火电企业“碳成本”管理策略

发布者 | 中标研 2022-09-13

电力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后,碳减排成本成为火电行业发展和运行的边界条件之一。在全国碳市场运行初期,行业基准线设定相对宽松,火电厂配额相对富余,但随着“双碳”目标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内外碳市场的接轨,基准线将逐步收紧,碳交易价格上行。对于使用较差煤质、机组效率较低的火电厂,碳排放成本将对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,火电企业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成本管理。



碳减排成本产生的逻辑

碳排放量是单位时间内企业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。与其他行业不同,直接排放是火电产生碳排放的主要方式。从实际数据来看,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是火电企业的主要排放源,约占电厂总体排放量的99.5%以上,也是火电企业管控碳排放的主要方面。


针对控排企业年度履约工作,全国碳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监测、报告和核证体系。按照规定,每年12月底之前,企业应根据实际核算的排放情况,将足额的配额划转至公司结算账户,完成年度配额清缴工作。控排企业需要在4月底之前编制上年度碳排放报告,核算出上一年度实际排放情况,政府主管部门在5月底之前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现场核查,明确碳排放数据,在9月底之前根据上年度发电情况预发70%的配额。企业根据配额预发量、年度排放量等数据,预测上年度实际交易需求量,并开展交易,多卖少买。


碳排放成本由相互影响的两个变量产生,即排放量和配额量,碳配额是允许企业排放的额度,根据行业基准线确定。企业可以通过比较碳排放量与配额量的大小来判断履约缺口,当实际排放量大于配额量时,需要从市场购买配额、CCER等产品进行履约。当排放量小于配额量,企业可以出售或者结转下一年度使用,这将为市场主体提供一定收益。CCER置换是指用相同量的减排量产品冲抵排放量,由于CCER和碳配额之间存在价差,企业可以通过置换获取收益。



火电企业减排要点

通过碳排放成本产生的逻辑可以看出,企业碳排放超过配额将产生履约成本。由于全国碳市场刚刚起步,火电企业对排放成本的精细化研究不足。


根据核算指南,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变量包括:燃料消耗量、低位发热值、元素碳含量和氧化率,这四个参数与分子转换系数的乘积构成碳排放总量。在保证年度发电量的约束下,燃煤量和发热值量两个参数基本确定,而氧化率参数为定值,不区分煤种统一取99%,因此,元素含碳量是影响火电企业碳排放量的关键参数。


元素含碳量取决于煤炭种类,但现阶段,火电企业采购煤炭时主要考虑价格和热值,一般都未直接将煤质的元素含碳量纳入技术考虑因素。从碳排放计算过程来看,不同煤种的碳排放量存在明显差异。在当前煤价高企的背景下,随着碳价上升,碳排放成本将成为影响火电企业煤炭采购决策的重要因素。



碳排放成本管理策略

1、建立碳排放管理系统,提供系统保障。

企业碳排放与配额之间的缺口决定了碳排放成本,当政府主管部门确定排放基准以后,企业需要通过监控排放指标来预测未来缺口大小,提前做出规划。


火电企业可以根据元素含碳量测算碳排放成本的临界参数,并结合实际数据,测算碳排放指标风险体系,监测日常排放值,进行缺口预测,同时对同类型机组之间的排放管控能力进行横向对标分析,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标管理,从而提升整体碳排放管理水平。


2、加强碳排放人才队伍建设,提供人才保障。

虽然部分火电企业参与了试点碳市场,但其初衷往往是为了满足考核要求,对碳排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,也没有配备专业的人才队伍。随着煤价上涨,火电企业利润下滑,同时碳排放成本不断增加,火电企业需要加强人才梯队建设,重视碳资产的管理工作。


一方面,对于碳排放核算人员,应加强专职人才队伍建设,不断提高核算能力,加强碳排放基础管理,提高测算的精确度,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;另一方面,还应该加强碳金融人才队伍的建设,通过跨期碳配额运作、CCER置换、碳质押等金融操作,增强碳资产的管控能力,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,提高碳资产的管理能力。


3、滚动优化成本验证模型,提供技术保障。

建立火电企业碳排放的整体边际收益成本模型,模拟不同燃料对最终利润的影响,寻找最优结果,指导火电企业进行煤炭采购,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,并根据市场情况,不断优化模型,制定合理的煤炭采购策略。


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,电价、煤价、碳价和发电量会对火电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不同影响,火电企业需要根据价格的变化滚动优化验证模型,探索在不同工况下,碳排放成本对总体收益的影响,同时将验证模型扩大至其他类型机组,为精细化管理碳资产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保障。


4、将碳排放纳入燃煤选择流程,提供制度保障。

全国碳市场稳步运行以后,碳排放管理将成为火电企业常态化的管理任务,碳排放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度电成本。


火电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元素碳含量来降低碳排放水平,例如购买低元素碳含量的煤种,或者掺烧不同煤种。建议火电企业详细测算不同煤种的碳排放量,并折算到煤炭的单价当中,将碳排放成本纳入煤炭采购策略。在设计流程时详细考虑碳排放因素,通过制度保障降低碳排放成本。


随着碳配额基准的收紧,火电企业需要不断优化测算模型,通过建章立制、流程优化等手段,为火电企业管理碳排放提供更多的制度化保障措施。

(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刊及作者供职单位立场)